劝诵《金刚经》
2017-04-18 20-36-54 来源: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:仁炟法师 点击:次
劝诵《金刚经》
(2011年1月15日仁炟法师开示于香港)
让心灵觉醒
命运的改变来自于心灵的觉醒。一个原先对名利追逐经营的人,通过一部佛经的指引,忽然看彻繁华如幻的人生真谛,这种变化便是心灵觉醒的心路历程。
只有心灵的解放才能开启智慧,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财富,理智地支配财富,使财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。智慧的心灵才是财富活的源头。一般人把财富简单地理解为金钱。实际上,心灵的快乐,身体的健康,金钱的富足,以及般若大智慧,这些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。
大家都希望健康、快乐、发大财。怎么才能健康、快乐、发大财呢?今天老衲告诉大家一个秘密,那就是诵《金刚经》,学习《金刚经》,学习《金刚经》的智慧。
《金刚经》就是一部让心灵觉醒的宝典。可以让我们反观自心,直面自我,调服狂妄、悲伤、愤怒、不安、困苦、烦恼的心绪,去除我见、我执、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放弃一切贪恋,让心灵获得解放。
面对这部伟大的佛教经典,仁炟只能管窥其中的堂奥于万一。仁炟把这部《金刚经》的点滴介绍给大家,仅仅是抛砖引玉。希望大家珍惜《金刚经》, 修持《金刚经》,得大智慧、得大福报、得大自在。
第一章 初窥堂奥
第一节 智慧解脱的心灵宝典
数佛经之最 还看《金刚经》
《金刚经》受到佛教界的广泛重视。
《金刚经》的全称叫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在中国总共有六种译本,最早是公元401 年鸠摩罗什翻译的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这本《金刚经》流传最广、影响最深,也最受欢迎。
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,佛教界读诵《金刚经》的人最多,上至帝王将相,下至平民百姓,只要是信佛的人,绝大多数都诵《金刚经》。
在唐玄宗的时候,开元二十四年(公元736 年), 唐玄宗李隆基把佛教的《金刚经》、道家的《道德经》、儒家的《孝经》三部经典编到一起颁行天下,分别代表佛家、道家、儒家。
由此可见,《金刚经》对佛教是多么重要,可以说,《金刚经》是佛教的代表性经典。因为佛教的所有教理教义都在《金刚经》里边。《金刚经》可以说是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。
六祖闻经开悟 禅宗传法心印
《坛经·行由品》中有一段关于六祖惠能因闻《金刚经》得悟的记载:“时有一客买柴。使令送至客店。客收去。惠能得钱。却出门外。见一客诵经。惠能一闻经语。心即开悟。遂问客诵何经。客曰金刚经。”
又记载弘忍为惠能说《金刚经》,“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惠能言下大悟。”
六祖惠能大师因为听闻《金刚经》开悟,从此以后,《金刚经》就成为禅宗传法的心印。
心灵得解放 生命有活力
《金刚经》是须菩提尊者在般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提出:“善男子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应住。云何降伏其心。”就是修行人要把心安住在哪里?怎样降伏它?这是须菩提尊者向佛陀提的问题,佛就围绕须菩提的问题来做回答。《金刚经》就是解决心的问题,佛教是心地法门,可见《金刚经》是多么重要。
《金刚经》能够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解放,也是一部高深的生活心理学,能够让我们祛除烦恼,净化心灵,为生命注入希望和活力,把一切变得圆融快乐和自在。
从浅处说,《金刚经》是解决心的问题,从深处说,《金刚经》是研究世界、宇宙、真理、时空等大问题的一部宝典。不论你是不是学佛的人,都能够从《金刚经》里头得到人生的启迪。
命运的改变来自于心灵的觉醒。一个人,尤其是对名利财富追逐的人,他能够通过一部佛经的指引改变自己的命运取得成功,能够看破繁华如幻的人生真谛,这种过程就是心灵觉醒的心路历程。只有心灵的解放,才能够开启智慧,才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财富、获得健康、获得快乐,才能够理智地支配财富,使财富发挥他应有的作用,为国家、为社会、为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以金刚为喻 说般若妙智
佛教里有“四依四不依”,其中就有“依了义经,不依不了义经”。《金刚经》就是了义经。
释迦牟尼佛19 岁出家,31 岁成道,80 岁灭度,讲经说法49 年。这49 年里面,讲般若经22 年。般若经是讲智慧的,般若就是智慧,释迦牟尼佛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,他是觉悟者,大成就者,大觉悟者。佛教是智慧的宗教,它崇尚的就是智慧。
释迦牟尼佛讲般若经共讲了16 会,讲《金刚经》是在第9 会。《大般若经》600卷,《金刚经》是第571 卷。《金刚经》虽然不长,仅有5700 多字,它却代表了佛教所有的义理。《金刚经》被视为般若类经典的缩本,或者说是导览。
这部经是以喻法立题的。所谓喻,就是以金刚为比喻。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硬啊?金刚最硬。金刚石是最刚硬的物质,是金中之精坚者,百炼不销,能断万物,玻璃刀就是用金刚石做的。金刚能够破一切,而不为一切所破。金刚具有明洁、锋利、长久这三个属性、特性。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用“金刚”来作比喻,说明这部经锋利明洁,坚固持久。石头会风化,但是金刚不会风化,永远是那么坚硬。所以这部经用“金刚”来做比喻,叫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
“般若波罗蜜”为音译,意思是智慧到彼岸。般若是大智慧,波罗蜜是到彼岸、成功、完成的意思,合起来就是大智慧到彼岸。
《大智度论》讲:“般若定实相。甚深极重。智慧轻薄。是故不能称。”即我们不可以用轻薄的智慧来衡量深广的般若。
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云:“知一切众生心念。如应说法。起于智业。知一切法。不取不舍。入一相门。起于慧业。”这就是六祖所谓的“智以方便为功,慧以决断为用”。把智慧分成智业和慧业两方面,智业属于有,是菩萨利他方便的妙行;慧业属于空,是菩萨自利方便的功用,一边是有,一边是空。智以方便为功,是利他方面的;慧以决断为用,属于自修、自利方面的。
金刚般若,以金刚为喻,喻智慧之法,喻般若之法,是说般若妙智,锋利、坚强、坚固,不为世间的一切虚妄污染之法所坏,而能够坏一切烦恼染污法。
另外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是大乘了义、究竟圆满的说教、言教。我们以金刚般若的妙慧来修学佛法,将来必然像佛一样,证悟到金刚般若,究竟圆满,成就菩提,这就是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的重要性。
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里讲:“一切诸佛。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皆从此经出。”这句话很重要,很有份量,说明《金刚经》是诸佛之母、诸法之母!佛母、法母不像社会上的生灵一样可以胎生、卵生、湿生、化生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和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其智慧都是从《金刚经》里流出的。
人们常说:“开悟的金刚,灭罪的地藏,破魔的楞严,成佛的法华。”《金刚经》是开启智慧的,能开悟。开悟就是开启智慧,这个智慧是大智慧,不是一般人的小聪明,小聪明不叫智慧。
般若智慧实质上是大乘佛教殊胜的认知方式和思惟方式,它必须彻底地超越、摒除世俗的经验、认识和习惯性的思惟方式,或者说逻辑思惟。尘世的感知都是虚妄不实的,只有把握般若性空之理,抛弃世俗的和尘世的一切妄想执着,才能够证悟到无上正等正觉,即佛的境界。
野鸭子飞过 见者是谁
在中国佛教界有一种说法,叫“马祖建道场,百丈立清规”。戒律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,清规则是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。百丈怀海开悟的故事,在《古尊宿语录》《五灯会元》《指月录》等书当中都有记载。
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州长乐县人,在他五六岁的时候,他母亲领着他到寺里去拜佛,他问他的母亲:“您在做什么呀?”
他母亲说:“我在拜佛。”
怀海禅师就问他母亲:“佛是什么呀?”
他母亲说:“佛呀,最伟大了。”
百丈怀海说:“这个佛跟人差不多呀,长大了我也要做佛。”
小小的孩子,他就想要做佛。后来怀海禅师十几岁童真出家,出家后饱读经书,对三藏十二部经典读了很多,但是没有开悟。他去了洛阳,经过一位老太太指点,又去了江西投奔到马祖道一门下。马祖道一当时在中国佛教界是响当当的人物,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,弟子很多。
那时候怀海还不到二十岁,他给马祖道一当侍者。马祖道一每次用斋的时候,都拿起饭来问怀海:“这是什么?”怀海回答不上来,他如果说这是饭那就错了,谁不知道是饭,还用他说吗?他回答不出来,自己干着急,不知道怎样回答,就这样,三年过去了。
马祖道一也挺着急,这个弟子很聪明,就是不开悟,怎么让他开悟啊!有一天,马祖道一领着怀海出去散步,到山上去蹓跶,走着走着,一群野鸭子从头顶上飞过去。马祖道一不放过这个机会,要启发怀海开悟,就问怀海:“这是什么?”
怀海实话实说:“野鸭子。”
还用他回答野鸭子吗,谁不知道啊?这回答是错误的。马祖道一接着又问:“上哪儿去了?”
怀海又实话实说:“飞过去了。”
你看他不开悟啊,实话实说。这就是习惯性思惟。这时候马祖道一转过身来,使劲地拧住怀海的鼻子,“再让你说飞过去了。”怀海这一被拧鼻子,拧得生疼啊,“嗷”的一声,把他的习惯性思惟全都放下了,开悟了。
开悟以后回到房里就大哭不止啊,跟他同一个寮房的一个小沙弥,看见怀海大哭不止,就问他:“你哭什么呀?谁欺负你了?”
怀海说:“你问师父去。”
结果那小沙弥找到马祖道一,“师父,怀海在那儿大哭不止啊,怎么回事呀?谁欺负他了?”
马祖道一说:“你问他自己去。”
结果那个小沙弥回来一看,怀海不哭了,在大笑不止,刚才是哭,现在是笑,莫名其妙,只有开悟人自己知道。
后来呢,怀海到了江西百丈山,又叫大雄山,在那里建道场,以后立下《百丈清规》,传下一千多年,为佛教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
这是百丈怀海当年开悟的故事。通过祖师大德开悟的典故,再次论证了般若智慧必须彻底地超越、摒除世俗的经验、认识和习惯性的思惟方式,抛弃世俗的和尘世的一切妄想执着,才能够证悟。
《金刚经》与一位美国富豪的因缘
美国一位佛学博士,他运用《金刚经》的智慧实现了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圆满。
两千多年前的一部古老的经书——《金刚经》,对于现代的大部分华人来说几乎是视而不见,华人十几亿,真正接触到《金刚经》的有多少啊?太少太少了,连十分之一也不到,就连信佛的人也未必念过《金刚经》,但是却被一位美国学者罗区格西诵读、虔修和宣扬。
在他看来,《金刚经》不但深含人生智慧,还是生意成功的一部秘典,他把《金刚经》的般若智慧融会贯通,运用万法潜能,应用在自己的事业上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成为一个家财亿万的大富豪。
他的事迹通过自传——《当和尚遇到钻石》,这本富含令事业成功、人生圆满的智慧书籍呈献给读者,《金刚经》也就风靡全世界了。
我们以金刚般若的妙慧来修学佛法,将来必然像佛一样,证悟到金刚般若,究竟圆满,成就菩提。在现世的工作生活中,我们大家也会充满智慧,得到真实的受益。
第二节 《金刚经》面面观
诸佛之母 诸法之师
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里教导我们:“一切诸佛。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皆从此经出。”
为什么说《金刚经》是一切诸佛及诸法之母呢?因为《金刚经》是妙智慧。佛教就是智慧的宗教,你开智慧了,那就是法身成就;不开智慧,那就是未来佛。大家都是未来佛,因为智慧还没有开。《金刚经》所阐扬的般若性空智慧是成佛的根本。
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先以般若为师,由般若妙慧而证真如之理,所以说《金刚经》是诸佛之母,一切诸佛皆从《金刚经》中生出。三世一切诸佛都是明白了一切缘起性空的道理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、无法相、无非法相……破一切相,修六度万行,而圆满成就佛道。所以佛讲,三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,就是这个道理。
三世一切诸佛,从其所证的真如之理,起般若方便智,为众生说法,来开导众生,因此《金刚经》又称为诸法之师、诸法之母。佛教是智慧的宗教,修行的根本是解脱烦恼,跳出轮回,证悟般若妙智,智慧到彼岸。
《金刚经》句句都充满着无上的智慧。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里面,以问题和解释的方式来启迪启发大家的智慧,有时候提问题: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”就是你的意思怎么样?你的意思是什么?佛陀不断地提问题启发须菩提,启发弟子们,怎么样才能开启智慧,怎么样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,由此来引领弟子们契入和领悟世间和出世间的真谛。
所在之处 即为有佛
《金刚经》云:“随说是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当知此处。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。皆应供养。如佛塔庙。何况有人。尽能受持读诵。须菩提。当知是人。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若是经典所在之处。即为有佛。若尊重弟子。”
这是《金刚经》的原话,无论是谁,能够随缘读诵,为人解说《金刚经》,甚至仅仅解说《金刚经》里边的四句偈,大家能够听说、听闻,这个地方都是圣地,就像佛的塔庙所在地一样,诸佛菩萨护念,龙天护法都来供养护持,都会尊重持诵《金刚经》的人。
在《金刚经》里边有两个明的四句偈,还有两个暗的四句偈。
“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观。”这是一个。
还有,“若以色见我。以音声求我。是人行邪道。不能见如来。”
“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”也是四句偈。
“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则见(读作xiàn)如来。”也算四句偈,它没有单列出来,在《金刚经》的第五会里边。
大家诵《金刚经》,等于在每个人的身上佩戴了诸佛的金印,都会平安吉祥。诵持《金刚经》在吸收学习经文义理的同时,每个人也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,得到龙天护法的尊重和保护,不但在人世间堪称第一,就是在出世的三乘圣人中也是堪称第一的。
《金刚经》在,就等于佛在,大家一定要恭敬尊重。
舍己为众 江螺护经
《金刚证果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:在唐朝的时候,有个姓王的待制官,航行在汉江上。有一天遇着了大风浪,将桅吹断,船要翻了,船上人都惊恐万分。王待制为了保护这一船人的生命, 把他每天诵的《金刚经》冲着江水砸下去了。《金刚经》一砸到水里,马上风平浪静,这一船人的生命保住了。
过去诵经啊,都是自己手抄的,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,很容易得到,到处都有经书,很方便的。可是过去不行,自己要诵经的时候,首先要把经书从别人那里借来,人家还千叮咛万嘱咐,不可以毁坏,不可以丢失,借过来之后赶快抄,抄完了再原样归还。可是这个人为了保住船上人的生命,把《金刚经》投到汉江里,手上没有了《金刚经》,没法诵经了,感到有点懊悔。后来这条船从汉江再到镇江,经过上千里的水路,走了十几天的时间。到了镇江就发现这条船的后边,若隐若现地漂了一团东西,一会儿浮起来,一会沉下去,也不知道是什么。
人们好奇,打捞上来看看是什么,结果发现这一团东西都是螺蛳,把螺蛳剥开来,发现里面是《金刚经》,江螺一层一层地把《金刚经》包起来,经书连湿都没有湿啊,不可思议呀。《金刚经》就这么殊胜,所以《金刚经》是诸佛之母、诸法之母,龙天佑护、人天敬仰,连水生的动物螺蛳,畜生道的众生都知道保护《金刚经》。
安心入道的修行指南
《金刚经》是释迦牟尼佛在般若会上回答长老须菩提所问——“善男子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应住。云何降伏其心”而讲的经。须菩提问佛,把我们一颗狂妄的心安住在哪里?怎样把它降伏?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,对于学佛修行的人是这样,对于不学佛、不修行的人也是这样。
许多人心安不下来,像长了草,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,叫“至人之心如珠在渊,常人之心如瓢在水。”至人就是有成就的人,他们的心就像珍珠在深渊里一样,不为风浪所动;那么普通人呢,心像空葫芦做的水瓢,在水上漂着,有一点儿风马上就漂动了,心里像长了草一样,安住不下来。
解决心的问题,是我们修行成佛的下手处,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根本目的。佛陀回答:“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生清净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佛陀还说:“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则见如来。” 就是要把我相和我执、法相和法执、空相和空执统统地破掉。
消
除罪业的妙法
《金刚经》云:“善男子善女人。受持读诵此经。若为人轻贱。是人先世罪业。应堕恶道。以今世人轻贱故。先世罪业则为消灭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
读诵《金刚经》,可以消除现世的罪业、前世的罪业,而且还能够成佛。
锒铛入狱 诵经消灾
给大家分享台湾圆因法师的亲戚持诵《金刚经》消灾的故事。
圆因法师的姐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费的留学生,他不信因果,也不信佛,而且喜欢毁谤佛法,后来因为言论偏激被捕入狱。在监狱里头当然不如在世间这么舒适,无聊啊。有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,跟圆因法师要《金刚经》,想诵《金刚经》,看看怎么回事。
圆因法师给他姐夫送去一部《金刚经》,他姐夫就开始诵,很认真地念,结果有一天,突然闻到一阵异香,不像我们平常那种香味,花香或其它什么香味,而是非常香的一种香味。他就感到诵《金刚经》得到的感应不可思议,从此他就对《金刚经》、对佛法产生了信心,不再毁谤佛法。
之后有一位张司令去看圆因法师,两个人交谈的时候,见到了圆因法师的外甥女——他姐夫的女儿。张司令就问:“这个女孩子经常去探监,是怎么回事儿啊?”圆因法师就把他姐夫的情况跟张司令讲了,拜托张司令跟警察总署打个招呼,查一查,如果确实有罪,就判他的罪;如果没有罪就释放了,有个结果。张司令答应了。没过多久,圆因法师的姐夫就无罪释放了。经过这件事情,圆因法师的姐夫深感《金刚经》不可思议,后来就皈依了佛门。可见,诵《金刚经》能够消灾、消业。
往生西方的般若船
《金刚经》还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般若船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里边讲到: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。得生彼国。”就是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要具备三个条件: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。
诵《金刚经》善根深厚。《金刚经》讲到:“如来灭后。后五百岁。有持戒修福者。于此章句。能生信心。以此为实。当知是人。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。已于无量千万佛所。种诸善根。”
也就是说,受持《金刚经》的人善根太大了,无始劫以来,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,而是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的,那么这种福德多大呢?太大太大了,计算不出来,也无法比喻的。
诵《金刚经》福德殊胜。《金刚经》讲到:“须菩提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初日分。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中日分。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后日分。亦以恒河沙
等身布施。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。若复有人。闻此经典。信心不逆。其福胜彼。何况书写受持读诵。为人解说。”
大家看,如果有人每天三次以恒河沙那么多身命来做布施,布施无量百千万亿劫,这种功德太大太大了,这种福德也太大太大了。他布施的身命无量无边,所得的福德更是无量无边,不可计数,但是呢,这么大这么多的福德,还没有听闻《金刚经》的福德大,更不用说书写、受持、读诵、为人解说了。
《金刚经》云:“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。于然灯佛前。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。悉皆供养承事。无空过者。若复有人。于后末世。能受持读诵此经。所得功德。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。百分不及一。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。”《金刚经》又云:“须菩提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中。所有诸须弥山王。如是等七宝聚。有人持用布施。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读诵。为他人说。于前福德。百分不及一。百千万亿分。乃至算数譬喻。所不能及。”诵《金刚经》,哪怕只听闻四句偈,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功德。
听四句偈 免堕犬身
《感应传》中记载,宋朝苏州有一个姓朱的进士,有一天他到虎丘去游玩,听见佛印禅师正在给大家讲《金刚经》。佛印禅师讲到“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观。”这个四句偈的时候,朱进士心里非常高兴,他就想回家好好读一读《金刚经》,研究研究《金刚经》的义理和要义。
有一天他睡午觉,就梦见了公差押着五个人在大街上走,大约走了有二里路的光景,拐到一个胡同里边,再往里走,看见有一家门上挂着一个蓝布门帘,这五个人和公差都进去了,朱进士也挺好奇,也跟着一块儿进去了,那家厨房地上放着一桶水,公差就让这五个人喝地上那桶水,五个人喝完水之后,这个朱进士也想喝水,公差就大喝一声:“听闻过《金刚经》的人不许喝水!”他这一说,朱进士醒了。
梦醒之后,他就悠哉游哉出去散散步,结果到大街上一走,跟他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。他很好奇,根据他梦中的情景,继续往前走,也像他梦中一样,往前走到了一个小巷,进了这个小巷,又往前走呢,果然见到这家门口,还挂着蓝布门帘,他就撩起帘子来进去了。因为他是进士,很有学问和名望的人,大家都认识他,那家主人就问:“进士大人,真是稀客呀,你到我家来有何贵干?”
朱进士问:“今天中午你们家里头发生过什么事啊?”
那个屋主人就说:“哇,进士啊,你真是神人呐!我们家今天中午,这个狗生了六个小狗崽,其中有一个生下来就死了,还有五个活的。”
朱进士一听,冒了一身冷汗,为什么?多亏他没喝那个水呀,如果喝了那水,不也变成小狗崽了吗?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从此以后,这个朱进士官也不做了,回到家老老实实诵《金刚经》,发愿往生。
这是在宋朝发生的事情,说明诵持《金刚经》非常殊胜,因为他只是听了一遍四句偈,都有这么殊胜的事情,不然的话就堕畜生道,变成狗崽了。
诵《金刚经》因缘具足。坚持诵《金刚经》,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因,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、西方极乐世界诸圣众,他们来接引,这是缘。
受持读诵《金刚经》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这三个条件都具备,所以说《金刚经》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智慧之舟,是般若船。
有些人误会,认为只有念阿弥陀佛圣号,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其实不全面。诵《金刚经》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终生受持 往生极乐
美国的行业巨子沈家桢博士,他生意做得很大,号称船王。沈家桢博士的太太叫居和如。居和如居士一生持诵《金刚经》,非常虔诚,非常认真,每天不落,都要念《金刚经》。居和如年纪大了以后得了骨癌,因为她长期持诵《金刚经》,并不感到怎么痛,在她临终那几天连镇痛药都不需要吃,不感到疼痛,头脑完全清醒。
居和如往生之后,过了几天,沈家桢博士亲自给居和如换衣服。在穿衣服的时候,居和如就像睡着了一样,胳膊和腿都非常柔软,一点都不僵硬,而且面目就像睡着了那么安详,证明居和如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。
听经开悟 自在往生
印光大师作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,也曾经讲过一个听闻《金刚经》自在往生的事例。
印光大师讲,安徽桐城有个叫马通白的居士,在民国时期是文学大家,著述甚丰。到晚年的时候才知道佛是大圣人,佛教有不可思议之事,从此日诵《金刚经》,每天念一部,而且还持诵佛号,以期明心见性,了脱生死。
马通白的三女儿叫马君干,很聪明有文采,但是不信佛。后来马君干得了病非常痛苦,马通白非常疼爱他的这个三女儿,就给马君干念《金刚经》,说来也怪,一念《金刚经》,马君干马上身体就不疼了,一停止念,她又疼痛起来了。因此马通白日以继夜、夜以继日地给他女儿不停地念《金刚经》。
有一天,马君干忽然像好人一样,从床上坐起来,告诉她父亲可以停止念《金刚经》了。她告诉父亲,《金刚经》所说的道理她悉皆悟到。实际上她开悟了,她想现大人相,说无生法。说无生法就是修行的法门,出世的法门,希望一切见闻《金刚经》的人都能够种上善根。
她谎称现在家里在北京租的房子比较狭窄,说:“这个房子太小了,我住着不舒服,最好给我找一个好医院,比较舒适宽敞的地方让我去疗养。”马通白疼他女儿啊,马君干的丈夫也很好,就在北京的德国医院租了一间房子,环境很好,很幽雅也很舒适,让马君干到医院去疗养。都安顿下来以后,马君干就说:“你们都出去吧,我累了,想休息休息。”大家退出去后,马君干坐在那里双手合十往生了。
这是印光大师亲口讲过的一个故事,说明马君干听闻《金刚经》能够开悟,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第二章 信受持诵
第一节 佛是真语者
佛陀知道末法时期人们的业重、根劣,不相信《金刚经》,不读诵《金刚经》。《金刚经》里谈到:“或有人闻。心则狂乱。狐疑不信。”不相信《金刚经》有这么殊胜的妙用,佛才反复强调受持、读诵《金刚经》的功德利益。
佛曰:“以要言之。是经有不可思议。不可称量。无边功德。如来为发大乘(音shèng)者说。为发最上乘者说。若有人能受持读诵。广为人说。如来悉知是人。悉见是人。皆得成就不可量。不可称。无有边。不可思议功德。如是人等。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读诵、受持《金刚经》就等于在承担着如来的家业,“荷担”就是挑着、肩负、承担的意思,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大家都要诵持《金刚经》。
佛陀在《金刚经》里谈到:“如来是真语者。实语者。如语者。不诳语者。不异语者。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?这等于是释迦牟尼佛在用自己的佛格给大家作担保。平常,我们大家在跟人交往的时候,我说的是实话呀,你要注意啊,我没说假话呀,我没骗你呀,就是这个意思。佛陀何等伟大啊!他是世尊!世界上最尊贵的人!他都能说出这种话来,大家把佛逼得没办法了。他说:我说的是实话啊,你们要相信呀。这是在拿自己的佛格给大家作担保。
第二节 不要落下功课
我们作为佛门弟子,还有什么理由不诵《金刚经》呢?仁炟奉劝大家,一定要诵持《金刚经》。
就仁炟自己来说,从1992 年5 月末得到了《金刚经》,那是林则徐手抄的《林文忠公行舆日课》,开始读,到现在一天也没有落过。如果哪一天忙,来不及读《金刚经》,第二天就要补上,从来不欠账。欠谁的账呢?欠自己的账,佛菩萨才不管你欠不欠账呢。
修行是自己的事,修行是给自己修行的,不是给佛菩萨修行的。了脱生死是我们自己了脱生死,当然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,他希望我们都能够成就、都能够圆成道业,但要自己来修才可以。佛只是给我们指引了修行的道路和方法,修行还要靠自己。
持诵《金刚经》,烦恼会越来越少,定力会越来越强,身体会越来越好,这是一般规律。持诵《金刚经》能够开智慧,能够明心见性。古往今来,许多高僧大德,还有一些在家居士开悟,明心见性,都是诵《金刚经》才开悟的。
仁炟70 多岁了,身体还很强壮。什么原因呢?就是《金刚经》的力量。这是有形的,肉眼能看得见的,那么无形的力量,就更妙不可言了。佛力的加持力,这种坚固力是不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,也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。当然我们诵《金刚经》,最主要的是在我们心性上修行,这个更重要。
“云何得长寿。金刚不坏身。复以何因缘。得大坚固力。云何于此经。究竟到彼岸。愿佛开微密。广为众生说(音shuì )。”“说”是游说,反复地讲。
希望大家认真持诵《金刚经》,不要落下功课。
第三节 广诵弘传时时修
正觉寺倡印的《大乘经咒合刊》,把《金刚经》排在第一位。腊月二十四那天,正觉寺的两个出家弟子往外发了四箱《大乘经咒合刊》,有往其他寺院发的,还有往湖南、河北发的,广泛流通,让大家都能够重视、修习、持诵《金刚经》,希望大家都能够成就。
《金刚经》一开始就讲了,“尔时。世尊食时。着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。次第乞已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” 这是佛陀的修行,佛在日常生活中,给我们示现了怎么修行。
不但我们在这里打坐、诵经、念佛、持咒是修行,我们的日常生活、行住坐卧都要修行。古代大德开示:“行住坐卧,无时不在定中。”都要修行。修什么?修我们的心,修我们的清净心。
希望所有的三宝弟子们,不要辜负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和期望,都来荷担如来家业。每天持诵《金刚经》,妙智宏开,同入般若性海,同登智慧彼岸。
第三章 诵阅参契
第一节 诵经千遍 其意自解
如何诵、阅、参、契《金刚经》?首先要诵,就是念诵《金刚经》。
诵经的时候,好多人不明白《金刚经》的义理,这个没关系,坚持诵就是了,理解不理解都没有关系。俗话讲啊,“人生识字糊涂始”,一开始都是糊涂的,没关系,小娃娃读书刚一进学堂什么也不懂,糊里糊涂,慢慢就明白了。诵佛经也是这样子,经验多了,义理自然就明白。
仁炟的剃度恩师能行长老常讲:“诵经千遍,其意自解。”就是你诵经诵多了,它的义理自然就明白了,不用着急的。而且,诵经的时候不要一字一句地去追究,佛门有一句话:“寻经解字,诸佛蒙冤”。意思就是说,你要是一字一句地去解释佛经,连诸佛都冤枉。要明白义理,而不是在那里抠字眼。
第二节 阅读开示 明白义理
接下来就是阅,阅什么呢?阅高僧大德对《金刚经》的解释,比如说六祖惠能大师的《金刚经口诀》,那个非常好的,还有宣化上人的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》,南怀瑾老先生的《金刚经说什么》等等,高僧大德们对《金刚经》的解释,能帮助我们明白义理。
第三节 参究疑情 破迷开悟
再接下来就是参,参究《金刚经》的义理,诵、阅《金刚经》之后还要参究《金刚经》的义理,必须自己去参,找答案。
什么叫参呢?参就是找答案,即使是高僧大德的解释,也是他们的见解,自己还要参,要变成自己的东西,自己要消化。不要问师父《金刚经》哪一句话是什么意思,要是给你解答了,那是师父的慈悲,不给你解答,也是师父的慈悲,是师父要求你自己去参,去找答案。如果师父什么都告诉你了,你还参什么呀,没的可参了,不自己参究怎么能够开悟啊?
击竹一声响 廓然破本参
百丈怀海禅师有一位弟子是香严智闲禅师。《五灯会元》载,这个香严智闲非常聪明,非常伶俐,佛学造诣很深。不管是读经学教,都能够讲得头头是道,但没有真修实证的功夫,心地未开嘛。百丈怀海禅师圆寂以后,智闲禅师就来到湖南沩山,投奔了沩山灵祐大师的门下。
灵祐禅师早早开悟,来到大沩山开辟了一个一千五百人的大道场。本来灵祐禅师也是百丈禅师的弟子,论辈分,智闲禅师应该喊灵祐禅师叫师兄。智闲禅师来到了沩山之后,沩山灵祐就问智闲禅师说,“我听说你在先师百丈那里的时候,能够问一答十,问十答百,说明你机智聪明,的确有过人之处。”他说,“但是呢,我现在不问你平生的知识见解,也不问你佛经,祖师语录中的言辞语句,我只问问你,‘父母未生你之前,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’,你说说看?”
智闲禅师被灵祐禅师这么一问,他回答不上来,茫然不知所措,非常窘迫,面红耳赤无法回答,只好惭愧地垂下头去。无奈之下,他跪倒在沩山灵祐禅师的膝下,喊师父,现在不喊师兄了,喊师父了,“请你给我解答吧,怎么回事?父母未生之前如何?”
可是,沩山灵祐禅师不给他正面回答,他说:“如果我说了,那是我的体验,跟你自身的体会有什么相干呐?”
“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智闲,百思不得其解,他查遍了经书典籍,始终找不到答案。他不甘心,多次地哀求,请沩山灵祐禅师给他说破,给他解说,可是呢,沩山灵祐禅师无动于衷,就是不给他解答。沩山灵祐禅师讲:“如果我现在告诉你,将来你会骂我的,还得你自己参。”
智闲禅师沮丧至极呀,把从前当成宝贝的经论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、笔记,统统地付之一炬,挥泪向师父告别。沩山灵祐禅师也不挽留,随他去。佛教禅宗有一句话叫“随他去”。就随他去,任凭他流浪江湖到处漂泊,让他自己去参好了。
智闲禅师一路北上,从湖南益阳大沩山一路往北走,越过了湖北,到了河南南阳白崖山香严寺。六祖惠能大师有五位大弟子,都很有名望。其中有一位慧忠,后来被武则天拜了国师,就是慧忠国师,创建了香严寺。为什么叫香严智闲呢,就是智闲禅师在香严寺住下来了,以后就称他香严智闲。
这时候香严寺已是寺废人空,一片狼藉,智闲禅师在香严寺住了下来。他说,“反正我也没什么本事,也没开悟。开不了悟,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我也不知道,看来也没什么用处,干脆我就在这里看着这个古寺吧,终老山林就算了。”也不抱什么希望了。
有一天,智闲禅师在田地里锄地清理杂草的时候,发现一片瓦砾,他不经意地把碎瓦片从地上拾起来,扔到田地外边,结果这个碎瓦片“ ”的一声打在毛竹上了,发出了声响,智闲禅师听了这个“ ”的一声响,立马开悟,大彻大悟。他地也不锄了,跑回寺里,沐浴更衣,点上香,向着大沩山的方向磕了三个头,哭着说:“师父啊,多亏你当年没给我说破父母未生之时如何,如果你当年给我说破了,我怎么会有今天呢?师父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。”
香严智闲禅师把自己开悟的偈子寄给沩山灵祐禅师,偈云:
一击忘所知,更不假修持。
动容扬古路,不堕悄然机。
处处无踪迹,声色外威仪。
诸方达道者,咸言上上机。
香严智闲禅师为什么会击竹开悟呢?就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个疑情,“父母未生之前如何?”他一直在参,参,参,不停地参,参就是找答案。突然 的一声响,他的逻辑思惟瞬间进入一种赤裸裸、坦荡荡的空灵世界,而大彻大悟,本来面目显现了,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。
三心不住 点哪颗心
禅宗里有德山棒——德山宣鉴禅师,四川人,他诵《金刚经》有很深的体会,而且写了《青龙疏钞》, 解释《金刚经》。他听说中原禅宗很发达,想过来看一看,走到一个三岔路口,碰见一个老太太卖烧饼。他饥肠辘辘,想买烧饼,老太太不卖给他,并问:“看你这个样子,你诵《金刚经》时间不短了吧?”
他说:“是啊。”
“那么我先问你个问题,你回答上来我卖给你烧饼,我不要钱供养你,如果你回答不上来,那你上别处买吃的去,我连卖都不卖给你。”
德山宣鉴是胸有成竹啊,他认为他诵《金刚经》体会很深。他说:“好,你说吧。”他等着买烧饼呢,解决肚子问题呀。
这个老太太说:“《金刚经》里边讲,‘过去心不可得。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。’不知上座你要点哪个心?”
宣鉴回答不上来,老太太不卖给他烧饼,也不供养给他,宜鉴只好饿着肚子跑路了,赶紧狼狈逃窜。一个老太太的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,他惭愧呀,自以为诵《金刚经》心得很高很大了,结果还是不行,不得要领,没开悟嘛。
“过去心不可得。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。” 什么意思啊?那么需要大家去参,你那个心是什么意思啊,你那个点心,天天早上吃点心,点的哪个心呐?大家都要参,这都是需要我们找答案的。
《金刚经》的每一句话,都蕴含着般若智慧,应该仔细地参究,由文字般若进而观照般若,进而契入实相般若,需要参究的问题许多许多。
比如说什么叫如来?
为什么叫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?
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?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,这是什么意思啊?
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,又是什么意思啊?
《金刚经》里头按照南怀瑾老先生讲,有个三段式,“佛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”,这是三段式,按照现在的哲学讲叫否定之否定,《金刚经》里头很多。
佛说第一波罗蜜,即非第一波罗蜜,是名第一波罗蜜。这是什么意思啊?
如来庄严佛土不?
为什么《金刚经》里边讲如来无所说啊?
还有《金刚经》里讲,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(音xiàn)如来,什么意思啊?
为什么如来说“一切诸相即是非相,”又说“一切众生即非众生。”怎么回事啊?
为什么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?”
还有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为无所得耶。
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于法不说断灭相,为什么?
云何为人演说,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什么意思啊?
这都是问题,需要我们大家去参的。可以说《金刚经》每一句话都含有非常深刻的义理,都是需要大家去参,去悟,去找答案,自己找答案。
第四节 随文入观 契入实相
诵、阅、参、契,第四个步骤就是契。契什么?契入《金刚经》的实相般若,什么叫实相呢,它是指宇宙万有的本体或者真相,这就是实相。般若是梵语的译音,翻译成中文简单地讲就是妙智慧,或者说大智慧,指如实了知一切事物的智慧。平常说有两般若、三般若、五般若。我们平常说的是三般若,就是文字般若、观照般若、实相般若。
文字般若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佛法的要义至理,比如三藏十二部经典,讲经说法等等,因为佛性是无形无相,无法描述不可言说的,说了即不是,平常说“一落言诠,便成二三”,说了就不是。
所谓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”,为了引导初学者入门,不得不于无言说处,说些义理,文字般若仅为表达方便而已。
那么观照般若呢,是观照实相开发出来的智慧。比如《心经》一开始就提出“观自在菩萨”,这里的“观”就是观照,它既不是用肉眼来看,又不是我们胸内肉团心的作用,它也不是大脑神经的功能,更不是第六意识作分别观想,而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心性的作用,这是观照般若。
那么实相般若呢,指宇宙万有的本来面目或者真相,众生的本来面目,如来的法身也称为妙明真心、佛性、法性、真如、涅槃、大圆觉海、菩提等等,名相不同,实质上没有区别。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本来具有个个平等,不增不减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亘古亘今永恒不变,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,也叫作自性、法性、或者说佛性。
从文字般若开始领会了经文的义理,以起观照般若之用,进入到观照般若,随着观照功夫的深进,契入实相般若,证悟本来面目,这就是明心见性。
《金刚经》诵、阅、参、契的过程,即是从文字般若,到观照般若,最后契入实相般若的过程。希望大家通过对《金刚经》诵、阅、参、契,了悟诸法实相,证悟本来面目,得大自在。
观慧法师的金刚舌
一生受持《金刚经》的观慧法师,入光明境,圆寂荼毗以后,出现了金刚舌。
观慧法师是1928 年出生的,一生专心受持《金刚经》,2002年农历十一月初一,他能够预知时至,身无病苦,吉祥而卧往生净土。荼毗以后,烧出来无数的舍利子和舍利花,更为殊胜的是出现金刚舌舍利,足以证明大德道行非常高尚。
观慧法师世寿75 岁,因为他每天持诵《金刚经》不辍,能够顿忘无我,入光明境。他开悟的偈子是:云飘峰不动,水过峰自流。
这跟梁武帝的国师傅大士讲的“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,水从桥上过,桥流水不流”有点儿相通之处。通过对《金刚经》诵阅参契的过程,来了悟诸法实相,证悟如来本妙觉心,得大自在。
结 语
正如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中所说:“须菩提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于后末世。有受持读诵此经。所得功德。我若具说者。或有人闻。心则狂乱。狐疑不信。须菩提。当知是经。义不可思议。果报亦不可思议。”
面对这部伟大的佛教宝典,仁炟只能管窥《金刚经》的奥秘于万一,这里也只能是抛砖引玉,希望大家来读诵《金刚经》,参诵《金刚经》,来参悟。通过《金刚经》来开启智慧,破迷开悟,然后得大福报,得大自在。
最后仁炟将修持《金刚经》的感悟──《自在偈》奉献给大家,愿大家参诵金刚,得大自在。
无风无火无山河,
无神无鬼无有魔。
无人无你亦无我,
无僧无法也无佛。
法界藏身无一物,
君且听此自在歌。
本书免费结缘,可在“正觉法宝流通”淘宝店恭请:https://shop115409732.taobao.com/
分享按钮